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会在发表朋友圈后,不出一段时间就会自行删除,还有的人"秒删"成瘾,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观察了解和数据收集统计,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一、情绪激动下的情感发泄
个人情绪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能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本领,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一个人逐渐走向群体生活时,对情绪的控制决定了不同人对待同一事件所展露出的不同态度。
然而现实中一些时候,我们有的情绪需要被迫压制,这时候负面情绪就产生了,积攒在人心里。
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纾解发泄,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产生。
朋友圈,就成为了很多人发泄情绪的地方。
但在情绪激动下的情感发泄,或多或少都是带有一些偏激和不理智性的,有的人一吐为快后很快就会反应过来,然后趁着所发表的内容还没被太多人看到,便赶紧自行删除了。
二、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朋友圈作为一个分享平台,那么人们在进行分享的时候,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
举个例子吧,有的人分享旅游景点,那么就是想告诉别人自己出去旅游了;有的人和对象吵架了,但是又拉不下面子,于是发朋友圈进行暗示;有的人连续加班却没加班费,于是指桑骂槐的在朋友圈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委屈…
总之,每个人发表朋友圈,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
而如果发表了朋友圈,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而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便会选择删除刚才发表的动态。
三、被迫无奈的发表行为
因为微信慢慢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交流工具,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开发升级,不知从何时起,微信的使用也带有了一些商业性。
微商,应该不是一个生僻词了,相信每个人的好友列表里,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具有商业性的账号。
那么这些"网络商人"们,除了日常私下主动发起一些对话外,他们的活动宣传场所更多的就是朋友圈,虽然现在又多了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功能。
有的人觉得无所谓,但还有的人却不是很喜欢朋友圈经常被一些商业性宣传"刷屏"。
可是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大学生深有体会的,各种社团或者学生会的宣传,由于受到老师或者领导们的要求,被迫"营业"
或许是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于这样被迫性的发表行为,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完成任务后,迅速的进行删除。
这种情况,也成为了很多人发完朋友圈后,又迅速删除的一个原因所在。
四、写在最后的话
情绪的分享并没有什么不可,朋友圈内容的浏览也是一部分人的乐趣所在,我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活动想法,又从文字内容中了解他人的生活。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个人言论自由让人们得以各抒己见,也让网络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经历不同的生活,这个神奇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发完朋友圈又秒删呢?或许,真正的原因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