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生问:“老师,应该是先读书学习呢,还是先实践呢?亦或是先读万卷书呢,还是先行万里路呢?”
老师回答:“《论语》里有答案——学而第一,为政第二。”
《论语》开篇第一个字是“学”。为什么论语把《学而第一》放在第一篇?不要以为这是无意识的凑合,孔夫子和他的学生,多次强调“学”的重要性,《论语》全篇16000多字,“学”字,出现了65次之多。
为什么是这个字?不是其他字?我思考过。人一开始是什么都不会的,一定要“学”。“活动老,学到老”,学,真的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有两种收获。一种是越学,自己越有智慧,自己生命状态越好,生活过得美好而滋润;另一种,是越学,让自己越蠢,人生越困苦不堪,也就是学错了。
做人首先要学习,当然学习正确很重要,人不仅要学习生存,还要学习生命的超越,一个人没有让人生超越,只能是在现实世界里挣扎,他的灵魂是不安的,是困苦的,而人生的超越过程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哲学的学习,一种是通过宗教。
而我们的祖先,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些智慧,就记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里面。
学习了以后呢,就要在生活中实践,这就是是“学而时习之”,通过践习,达到“知行合一”,意即“格物致知”,让自己具足智慧,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真是人生一件快乐的事!
下面把《论语》里面有关“学”的经典语句,集录以供为“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吾时有五而志于学。”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子张学干禄。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展开全文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子曰:“德之不休,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6、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7、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18、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19、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21、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22、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23、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24、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6、樊迟请学嫁。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2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28、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9、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优道不优贫。”
3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4、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35、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6、“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8、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0、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4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4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