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蒾,荚蒾的功效与作用

荚蒾,荚蒾的功效与作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荚蒾 | 中药图典

荚蒾

Jiá Mí

别名

酸汤杆、苦柴子、檕迷、挈檀、羿先、孩儿拳头

功效作用

疏风解毒;清热解毒;活血。主风热感冒;疔疮发热;产后伤风;跌打骨折

英文名

Stem of Linden Viburnum

始载于

《唐本草》

毒性

无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荚蒾

【拼音名】 Jiá Mí

【别名】 酸汤杆、苦柴子

【来源】 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以根、枝、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性味】 枝、叶:酸,微寒。

根:辛、涩,微寒。

【功效与作用】 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根:祛瘀消肿。用于淋巴结炎(丝虫病引起),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枝、叶: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温洗患处。根:0.5~1两,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荚蒾

【出处】 《唐本草》

【拼音名】 Jiá Mí

【别名】 檕迷、挈檀(陆玑《诗疏》),羿先(《唐本草》),孩儿拳头(《救荒本草》)。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茎、叶。春、夏采收。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3米。茎直立,褐色,多分枝,冬芽具2外鳞,嫩枝有星状毛。单叶对生,膜质,叶片圆形至广卵形以至倒圆形,长6~8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突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脏形,叶缘具三角状锯齿;上面有疏毛,下面有星状毛及黄色鳞片状腺点;叶咏羽状,5~8对,直走叶缘;无托叶。聚伞花序多花,径8~12厘米,有星状毛;萼管短,具5齿,宿存;花冠裂片5,有毛;雄蕊5,长于花冠,药分离,2室;花柱短,柱头尖,3裂;子房下位。浆果状核果,广卵圆形,深红色,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或丘陵地区的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西、湖北、福建等地。

【性味】 《唐本草》:"甘苦,平,无毒。"

【功效与作用】 治小儿疳积。

《唐本草》:"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汁和粥以饲小儿,杀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 治小儿疳积:荚蒾叶与茎一至二两,芡实五钱至一两。酌加水,煎三小时,加些白糖,吃芡实和汤。可以常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荚蒾

【出处】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为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檀、榆之类也。

2.《本草拾遗》荚蒾,主六畜疮中蛆,煮汁作粥灌之,蛆立出。皮堪为索。生北土山林间。

【拼音名】 Jiá Mí

【英文名】 Stem of Linden Viburnum

【别名】 酸汤杆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dilat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荚蒾 落叶灌木,高达3m。树皮灰褐色;科长芽由2对鳞片包被;嫩枝被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10-15cm;叶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cm,宽2-6cm;叶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cm,宽2-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三角状锯齿,上面疏被短柔毛或星状毛,下面有黄色小腺点并被星状毛,脉上毛尤密,脉腋有簇毛,侧脉5-8对,直达齿端。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笛密,生于具1对叶短枝之顶,直径4-10cm;总花梗长1-2(-3)cm,第1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3-4级辐射枝上;花萼筒形,长约1mm,萼檐5齿裂;花冠白色微黄,辐状,径4-5mm,5深裂;雄蕊5,高出花冠;花柱高出萼齿,柱头3裂。核果红色,椭圆状卵圆形,长7-8mm;核扁,卵形,有3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000m的向阳山坡、林下、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中、西南及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叶含荚蒾螺内酯(dilaspirolactone),谷甾醇(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谷甾醇-β-D-葡萄糖甙(sitosteryl-β-D-glucoside),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对-羟基苯-β-D-阿洛糖甙(p-hydroxyphenyl-β-D-alloside)[1],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基-β-D-葡萄糖甙(p-hydroxyphenyl-6-O-trans-caffeoyl-β-D-glucoside),对-羟苯基-6-O-反-咖啡酰基-β-D-阿洛糖甙(P-hy-droxyphenyl-6-O-trans-caffeoyl-β-D-葡萄糖甙[4-ally-2-methy-oxyphenyl-6-O-β-D-apiosyl(1→6)-β-D-glucoside],熊果酚甙(ar-butin),呋喃卡甙(furcatin),毛柳甙(salidroside)[2],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3],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左旋及右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山柰酚-3-O-刺槐二糖甙(daemp-ferol-3-O-robinobioside),山柰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柰酚-3-O-(2G-鼠李糖基)芸香糖甙[daempferol-3-O(2G-rhamnosyl)rutinoside],山柰酚-3-O-龙胆二糖(daempferol-3-O-gentiobioside),芸香甙(rutin),槲皮素-3-O-(2G鼠李糖甙)芸香糖甙[quercetin-3-O-(2G-rhamnosyl)rutinoside][4],苏型和赤型1-(4-羟基-3-甲氧苯基)-2-[2-羟基-4-(3-羟丙基)苯氧基]-1。3-丙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朋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2.抗肿瘤作用 荚蒾叶甲醇提取物50μg/ml,在体外对人表皮样瘤鼻咽癌(KB)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36.2%。果实无效[2]。

3.抗胆碱酯酶作用 本品甲醇提取物对人血浆胆碱酯酶在体外试验中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大于80%[3]。

【性味】 味酸;性微寒

【功效与作用】 疏风解毒;清热解毒;活血。主风热感冒;疔疮发热;产后伤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洗。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汁和粥以饲小儿,杀蛔。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出自A+医学百科 “荚蒾”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8%8D%9A%E8%92%B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荚蒾”的留言: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1个分类: 中药材

相关推荐

中国版:版本类型
365bet怎么提款

中国版:版本类型

📅 07-18 👁️ 9316
船舶调度员岗位职责(船舶调度员岗位职责是什么)
365bet亚洲真人网

船舶调度员岗位职责(船舶调度员岗位职责是什么)

📅 07-11 👁️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