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西游记》这样吹捧孙悟空的作品,二郎神也可以说是对手天宫阵营里数得上的大BOSS,是孙悟空遇上的最强劲的敌人,十分难以对付。
他在民间是战神的形象出现的。事实上,祂有可能就是战神。有研究标明,祂的真实身份应该是祆教的战神波斯名字叫做Veshparkar。不过祂不是凭着这个名字进入中国内地的,而是随着粟特人Sogdia进入中国的。粟特人这个名字很古老,所在的地方现在是乌兹别克周围。粟特人在中国的地位非常特殊,当时大量的西方文化都是通过粟特人传播的。粟特人在欧亚大陆上的活动范围就非常广。粟特语是欧亚贸易的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
有一部著名的汉学著作,讲述唐朝时期的外来文明的,书名就叫做《撒马尔罕的金桃》。撒马尔罕是现在乌兹别克的首都,定位就非常准,很多西方的文化是经过粟特人传播进入中国的。二郎神就是被他们带到四川的,祂有一个粟特名字:Vahram或者Vehram。这两个名字和四川话“二郎”非常像,对不对?说实话和山东话里的“武二郎”也非常像,所以我很怀疑战神Vehram也已经成功走进了水浒故事里了。
但是大帅哥二郎为毛长得一点也不像波斯人了捏?这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五代十国的时候四川前后立国,称为前蜀和后蜀。两朝的君主都喜欢戎装招摇过市,引发群众围观,都认为他们在扮演灌口的祆神。后来不是亡国了么?后蜀的花蕊夫人带着夫君也就是后蜀君主孟旭的画像来到了开封。宋太祖见到孟的画像问是谁,花蕊夫人说:“这是四川灌口的二郎神,因为灵验所以我们蜀人喜欢拜祭。”于是宋太祖命令在开封也建个二郎神的庙吧。就这样二郎神最后是以孟旭的面目来到了中原。
可是这个Veshparkar会不会也是外来的呢?现在也有说法祂就是印度的战神Vaishravana。后者也被翻译成毗沙门天,作为佛教里经常提到的战神为大家所熟悉。二者大概率是同源的,南下印度的雅利安人应该就是源自波斯,雅利安一词最近还在用,成为了当地的国家的名字,就是伊朗Iran了。好吧,大家要记住,伊朗Iran雅利安这个词汇后来被纳粹德国玩坏掉了,所以大家反而对它有点过敏。
那么原来的灌口二郎神长的什么样子呢?我们来参考一下毗沙门天王的面目: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日本毗沙门天图像,镰仓时期,约等于中国元朝时代。日本的毗沙门天王造型肯定来源于中国。在中国经常看到祂的地方是在寺庙里,四大天王里的多闻天王就是祂了。很少再单独出境。不过在日本单独崇拜毗沙门天王的情形还很普遍。对了,你们可能也注意到了,祂手里有宝塔,俗称托塔天王的,就是祂就是祂!
灌口二郎神原来大概率也长得一副凶相吧?这是猜想,当然也可能和祆教的神一样慈眉善目了的。因为当地的庙早就不见了,原来的画像也见不到,所以这只是猜测了。并且花蕊夫人的故事是个不错的过渡,不是么?作为读者,你也一定不愿意把这个故事抽掉的,一如现在的洒家我。孟旭的介入让二郎神的故事更多一层不忍让人试图抹去的金箔。就让它留在那里吧。
2.儿郎伟
再说民俗里的一个:儿郎伟,我们前次讲到“盂兰盆节”的盂兰盆一词就该对应的是波斯语精灵Urvan一词。今天在多讲一个宋人间还习惯的用语:“儿郎伟”。随手到网上找到的辞典里这样解释
释义: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释义: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但是看看上梁文,却好像并不是那么个意思。比如王安石为英宗殿做的上梁文:
儿郎伟、抛梁东,圣主迎阳坐禁中,明似九天升晓日,恩如万国转春风
儿郎伟、抛梁西,瀚海兵销太白低,王母玉镮方自执,大宛金马不须赍
儿郎伟、抛梁南,丙地星髙每岁占,千障灭烽闻岭徼,万艘输賮引江潭
儿郎伟、抛梁北,边头自此无鸣镝,即㸔呼韩渭上朝,休夸窦宪燕然勒
儿郎伟、抛梁上,仿佛神游今可想,风马云车世世来,金舆玉斝年年往
儿郎伟、抛梁下,万灵隤祉扶宗社,天垂嘉种已丰年,地产珍符方极化
伏愿上梁之后、圣躬乐豫,宝命灵长。松茂献两宫之寿,椒繁占六寝之祥,宗室蕃维之彦,朝廷表干之良家。传庆誉代袭龙光肩一心而显相保鐀祝之无疆
上梁的时候念的,一边念一边会抛撒一些糖果瓜枣之类的食物。
网络找来的上梁图。还是抛撒食物的,只是不知道还会反复呼唤儿郎伟么?
问宋人什么是“儿郎伟”?他们也众说纷纭,讲不清楚。只说是上梁文的定式,照着说就是了。后来也有人索性就把这三个字去掉来做上梁文的,开口就是抛梁东了。而从我这里看,“盂兰盆”和“儿郎伟”只不过是不同方言里的同一个外来词汇Urvan吧?上梁是一件大事,为了避免精灵的捣乱,所以才会呼唤它们,一边抛洒各种食物。为的是让它们不要作祟,并能够保佑该建筑和居住者。
敦煌文献里也有儿郎伟上梁文。是个唐宋时期非常通用的词汇。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
3.奈何桥
儿郎伟们和盂兰盆们并非一死就去天堂或者地狱的。祆教里说它们会聚在一座通往彼岸的桥:Chinawat桥。鬼魂们走上这座桥,如果生前是个善人,桥是平坦的;否则桥就会边长变窄,鬼魂不但走不到桥的那一头,还会掉入桥下的水中。这座负责审判的桥像极了我们传说里的奈何桥。奈何桥也有传说会变化,维基上奈何桥这一段说了一则民间故事,说明代一个小气而作恶的财主赵十万,去丰都烧香,就没法走过奈何桥,而落入了桥下的血河淹死了。我没有找到出处,但是这则故事里的奈何桥和祆教里说的Chinawat桥的个性是一致的。
至于出现在桥头的孟婆,现在暂且可以认为是个本土神。她的出现解决了一个问题,中国人一直困扰的问题,就是如果有转世,为什么没有人记得起前生自己是什么。这是个大困惑,起因是中国人把转世看作移民一样的小课题,转世不应该毁坏记忆。这个理念还非常有道理,既然转世是基于你的今生的所作所为的,那么今生为什么又不应该被记住呢?孟婆捧出一碗汤,问题瞬间化解。
回到祆教徒眼中的Chinawat桥,桥上的守护者是弥赛亚,对的,你没有看错,Messiah,在后世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救世主弥赛亚大人,当时在一座负责审判的桥上做守护者。祆教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年或更早,早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佛教。所以说,出现在其它宗教里的弥赛亚,五百年前在祆教徒的体系里在守桥,这句话约略可以说得通的,对吧?
2017.9.21晨 初稿,23日晨改定
本文系个人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culturewedeserve。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